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會計基本假設是一套在記錄企業財務狀況時必須遵循的準則。這些假設奠定了會計覈算範圍的基礎,並確保了記錄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會計基本假設: 1. 實體假設:該假設認爲企業是由獨立的實體組成的,並且企業因經營活動而產生的資產負債和收入成本只能對應於這個單一實體,而不能與其他實體聯繫起來。 2. 可分離性假設:該假設指出,在經濟實體的活動中,其產生的經濟效果可以從歷史上連續地分離出來。這允許會計師將某項支出和收入與其所產生的經濟效果分開記錄,從而形成了長期成本和獲利的概念。 3. 持續運營假設:該假設認爲企業將一直進行活動,至少持續一段時間。在此期間,財務報表中報告的所有項目都將繼續存在,而不會立即發生變化。這意味着財務報表數據無論在商業行爲還是經濟行爲上,都是在企業的持續運營時期內具有正確性和可靠性的。 4. 定價假設:該假設規定,企業在報告期間內使用一箇確定的價格來確定資產負債和收入成本之間的關係。在報告期內,企業使用的交易價格作爲記錄資產負債和收入成本的定價參照,而不是在報告期結束時的價格,也就是不能在報告期後的市場價格上記錄會計信息。 5. 改補假設:該假設規定,在報告期內,一旦發現會計錯誤,會計人員需要改補,以便反映期末的真實財務狀況。這意味着會計人員必須在報表期中發現和調整會計錯誤,而不是將錯誤推遲到下一個報表期內。此外,在報告期內,如果可以把會計錯誤合理推算出來,則也可以改補。 拓展知識:會計基本假設不僅僅是用於記錄企業財務狀況,而且還是計算稅額時所必須遵守的一系列假設。例如,實體假設和可分離性假設也用於計算稅額,它們允許企業把支出和收入與它們產生的經濟效果分離開來記錄在稅收記錄裏,以計算出企業的淨稅收。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