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应付制又称什么(攀钢钒钛000629)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企業會計學中什麼是應收應付制?
一、企業會計學中的“應收應付制”就是“權責發生制”。
二、說明:會計基礎(會計上確認收入與費用的依據)有兩種,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
1、權責發生制(也叫應收應付制)基礎要求: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無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爲當期的收入和費用,計入利潤表;凡是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作爲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權責發生制原則主要是從時間上規定會計確認的基礎,其核心是根據權責關係的實際發生期間來確認收入和費用。能夠更加準確地反映特定會計期間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2、收付實現制(也叫實收實付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現金作爲確認收入和費用的依據。
3、《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規定,企業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權責發生製爲基礎。
4、事業單位會計覈算一般採用收付實現制;部分經濟業務或者事項採用權責發生制覈算的,由財政部在會計制度中具體規定。
5、行政單位會計覈算一般採用收付實現制,特殊經濟業務和事項應當按照《行政單位會計制度》的規定採用權責發生制覈算。
三、舉例:
某企業本月預收銷售商品款50000元,本月銷售商品200000元,收到貨款120000元,剩餘80000元尚未收到,另收回上月應收的售貨款40000元。
(1)應收應付制(權責發生制)下,本月銷售商品收入爲200000元(屬於本月銷售應收的款項,無論是否收到也應作爲當期的收入)。
(2)實收實付制(收付實現制)下,本月銷售收入爲(50000+120000+40000)210000元(因銷售業務實際收到的款項)。
應收應付制的應收應付制和收付實現制的區別
權責發生制又叫應收應付制或應計基礎(AccrualBasis),是按照收益、作爲確定本期收益和費用費用是否應該計入本期損益的標準。
是指以實質收到現金的權利或支付現金的責任權責的發生爲標誌來確認本期收入和費用及債權和債務。即收入按現金收入及未來現金收入――債權發生來確認;費用按現金支出及未來現金支出――債務的發生進行確認。而不是以現金的收入與支付來確認收入費用。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凡是本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其款項是否已經收付,都應作爲當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凡是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付,都不應作爲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因此,權責發生制屬於會計要素確認計量方面的要求,它解決收入和費用何時予以確認及確認多少的問題。
收付實現制亦稱“收付實現基礎”或“現收現付制”。是“權責發生制”的對稱。在會計覈算中,是以款項是否已經收到或付出作爲計算標準,來確定本期收益和費用的一種方法。凡在本期內實際收到或付出的一切款項,無論其發生時間早晚或是否應該由本期承擔,均作爲本期的收益和費用處理。如:本期支付而由後期受益費用,一律由本期覈銷進入本期成本,不再分攤。採用這種方法,優點是期末無需對本期的收益和費用進行調整,覈算手續比較簡單但不能正確地反映各期的成本和盈虧情況。我國預算會計都採用收付實現制,因爲它能真實地反映當年的預算收支實際執行結果,既能避免預算上的虛假平衡,又便於資金調度和統籌使用。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9-0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佈爲準。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權責發生制是什麼意思
權責發生制又稱“應收應付制”。它是以本會計期間發生的費用和收入是否應計入本期損益爲標準,處理有關經濟業務的一種制度。凡在本期發生應從本期收入中獲得補償的費用,不論是否在本期已實際支付或未付的貨幣資金,均應作爲本期的費用處理:凡在本期發生應歸屬於本期的收入,不論是否在本期已實際收到或未收到的貨幣資金,均應作爲本期的收入處理。實行這種制度,有利於正確反映各期的費用水平和盈虧狀況。
權責發生制是以權利和責任的發生來決定收入和費用歸屬期的一項原則。指凡是在本期內已經收到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一切費用,不論其款項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爲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反之,凡不屬於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應作爲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
權責發生制屬於會計要素確認計量方面的要求,它解決收入和費用何時予以確認及確認多少的問題。
商務印書館《英漢證券投資詞典》的解釋爲:權責發生制英語爲:accrualbasis;accrualaccountingbasis。會計記賬方法,按收入和支出權責的實際發生時間來記賬,並不考慮是否已收到或支付款項。與此方法相對的另一種記賬方法爲現金收付(cashbasis)記賬法。
拓展資料:
在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中,經濟業務的發生和貨幣的收支不是完全一致的,即存在着現金流動與經濟活動的分離。由此而產生兩個確認和記錄會計要素的標準,一箇標準是根據貨幣收支是否來作爲收入確認和費用確認和記錄的依據,稱爲收付實現制;另一箇標準是以取得收款權利付款責任作爲記錄收入或費用的依據,稱爲權責發生制。
權責發生制是依據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兩個基本前提來正確劃分不同會計期間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會計要素的歸屬。並運用一些諸如應收、應付、預提、待攤等項目來記錄由此形成的資產和負債等會計要素。企業經營不是一次而是多次,而其損益的記錄又要分期進行,每期的損益計算理應反映所有屬於本期的真實經營業績,收付實現制顯然不能完全做到這一點。因此,權責發生制能更加準確地反映特定會計期間實際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權責發生制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