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会亏损吗]英伟达在法国面临反垄断指控 罚金最高可达440亿元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北京時間7月1日(週一)晚間,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法國監管機構將對英偉達提起反壟斷訴訟,這將是全球首家對該公司採取反壟斷行動的執法機構。法國此舉是繼去年9月針對顯卡行業突擊執法後的又一次行動,消息人士稱,這是在對雲計算行業進行更廣泛調查之後進行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英偉達並不是近期首個被歐洲相關監管機構“針對”的科技巨頭。歐盟監管機構先前對微軟向OpenAI注入的130億美元投資進行了合併控制審查,但因證據不足而取消,布魯塞爾時間6月28日,該機構又計劃對該交易進行更深入的反壟斷調查。
視覺中國圖
彭博社報道中稱,歐盟的這些舉措凸顯出全球監管機構對大型科技公司利用其在新技術領域的主導地位感到不安。美國IT研究與顧問諮詢公司Gartner高級研究總監高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不管是上一輪互聯網浪潮,還是當下的AI熱潮,歐洲都缺少在全球有競爭力的相關企業,所以只能採取反壟斷或者其他一些手段,等於變相收稅。
如果英偉達違反了法國反壟斷相關法規的規定,可能會被處以相當於全球年營業額10%的罰款。按照英偉達2024財年營收計算,罰款金額最高可達60.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42.63億元)。華通證券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張凌博士認爲,短期內,市場會逐步消化相關事項的影響,但這對於未來AI行業如何監管、行業內部如何競爭,可能會有更爲長遠的影響。
在市場預期之中
當地時間7月1日,據路透社報道,法國反壟斷監管機構計劃指控英偉達涉嫌存在反競爭行爲。
在之前發佈的報告中,法國監管機構明確提到了芯片供應商濫用市場主導地位的風險。同時報告還對AI行業過度依賴英偉達編程工具CUDA表示擔憂,並對英偉達最近投資AI雲服務提供商(例如CoreWeave)表達了不滿。
對於路透社最新的報道,法國監管機構和英偉達均拒絕置評。
對於爲何英偉達的首個反壟斷指控來自法國,張凌博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解釋稱,其實市場普遍預期各家監管機構會對英偉達採取行動,只是具體的監管指控首先來自於法國而已。
據張凌博士介紹,歐洲企業橫向市場份額安全閾值是10%,縱向爲15%,同時嚴格控制有可能影響市場競爭的企業併購行爲。英偉達在AI領域的市場份額和經營行爲顯然已經遠超通常行業的壟斷標準,進入指控和調查環節在市場預期之中。
隨着ChatGPT的發佈,英偉達作爲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AI)和計算機顯卡製造商,其芯片需求大增。根據2024年1月29日的數據,英偉達在全球AI芯片市場的市佔率預計達到了90%,創下新高。同時,研究機構預測,英偉達2024年的AI GPU 銷量將達到150萬~200萬個,較2023年增長近三倍。
根據規定,如果英偉達違反了法國反壟斷的相關法規,可能會被處以相當於全球年營業額10%的罰款。按照英偉達2024財年營收計算,罰款金額最高可達60.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42.63億元)。如果違反規定的行爲持續超過1年,還可能被禁止在歐盟市場經營。不過,英偉達可以通過協商等方式來避免被處罰。
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法國監管機構開出的最大罰單是在2020年,罰款爲12.4億歐元(13.3億美元)。其中,11億歐元是對蘋果公司的罰款,其餘部分則是針對蘋果兩家分銷商的罰款。
實際上,法國反壟斷監管機構一直在調查英偉達在AI處理器領域的關鍵作用、定價政策、芯片短缺及其對價格的影響,並採訪了市場參與者。去年11月,法國財長布魯諾?勒梅爾就表示,英偉達的主導地位導致國家間“不平等加劇”,並抑制了公平競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去年9月,法國反壟斷執法人員突擊搜查了一家涉嫌在顯卡領域有反競爭行爲的企業的辦公室,雖然當時並未明確指出被查的是英偉達,但英偉達後來承認法國正在審查其商業行爲。今年2月份,英偉達在一份文件中表示,美國、歐盟和英國的官員也在審查其業務。公司稱,“由於我們在AI相關市場的地位,導致全球監管機構對我們業務的關注有所增加”。
高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歐洲監管機構近期針對科技公司的反壟斷指控屬於比較常見的行爲,互聯網和頂尖科技行業確實容易出現強者恆強的現象,目前在AI芯片領域英偉達基本是一家獨大。
“這裏有歐洲自身的考量,通常可以採取貿易保護,就是支持自身相關企業的方式。但是,不管是上一輪互聯網浪潮,還是當下的AI熱潮,歐洲都缺少在全球有競爭力的相關企業,所以只能採取反壟斷或者其他一些手段,等於變相收稅。歐洲需要AI這些技術,但自身又沒有相關產業,因此近些年一直對美國的互聯網或者科技公司以各種名義罰款。”高峯對記者指出。
多箇巨頭面臨類似審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對英偉達的指控並不是歐洲反壟斷監管機構近期首次針對全球科技巨頭作出相關行動。
據彭博社等多家媒體報道,歐盟反壟斷機構日前表示,準備重新審視微軟與OpenAI的合作,並對谷歌與三星在AI領域的交易尋求更多監管審查。
歐盟競爭事務負責人瑪格麗特?維斯塔格表示,準備就OpenAI獨家使用微軟雲技術的排他性協議向競爭對手進行詢問。今年3月,她向微軟、谷歌、Meta以及其他達成AI合作的大型科技公司發送了調查問卷。如今已經審查了回覆,現在正在發送後續請求,以獲取有關微軟和OpenAI之間協議的更多信息,以判斷某些排他性條款是否可能對競爭對手產生不利影響。
微軟表示,公司隨時準備回應歐盟委員會可能提出的任何進一步問題。據媒體報道,作爲OpenAI的主要投資方,微軟自2019年雙方開始合作以來已投資至少130億美元。特別是在OpenAI去年11月的重大人事變動之後,微軟在董事會中獲得了觀察員席位。根據微軟與OpenAI的協議,微軟將爲OpenAI提供雲計算和AI工具支持,而OpenAI則將使用微軟的Azure雲計算平臺來訓練其AI模型。
歐盟的這些舉措凸顯了全球監管機構對大型科技公司利用其在新技術領域的主導地位感到不安。專家指出,在歐盟對科技巨頭監管整體趨嚴的背景下,如果歐盟再像此前推出《數字市場法案》(DMA)那樣,制定出類似“數字守門人義務”的新規,可能會對大公司的投資和併購施加更多限制。今年3月落地的DMA是歐盟針對科技巨頭頒佈的反壟斷舉措之一,旨在明確數字服務提供者責任,遏制大型網絡平臺的惡性競爭行爲。
不過,和其他科技類企業面臨的反壟斷調查相比,張凌博士對記者提到,此次針對英偉達的指控還是有幾點值得注意:第一,通常反壟斷調查都會有相當長的取證、指控辯護、協商等環節,因此,此次指控的後續進程還會持續很久;第二,英偉達在AI領域的壟斷地位,行業公認是同其在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和暴漲的市場需求有關,其在市場行爲方面的不公正行爲可被指摘的並不太多。
高峯對記者強調,類似事件(指反壟斷指控)對大公司影響有限,這些大公司很容易轉嫁成本,因爲其產品屬於剛需。
此外,針對技術人才正在向科技巨頭集中的現象,維斯塔格表示,她正在研究所謂的“收購-招聘”行爲,即一家公司收購另一家公司主要是爲了獲得其人才和團隊。例如,微軟今年3月斥資6.5億美元收購了初創公司Inflection,從而可以使用Inflection的模型並聘用其大部分員工。“如果這些做法最終導致企業集中,我們將確保它們不會違反我們的合併控制規則。”維斯塔格稱。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