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書法作爲一門古老的藝術形式,對於學習者來說,臨摹和創作之間的關係一直備受討論。在臨摹古人作品時,應該抱着創作的態度去思考和臨摹。
臨摹與創作的關係
臨創本來就不應該分離。應該關注怎麼在臨摹中想象創作,又怎麼在創作中把問題反饋到臨摹中解決。臨摹和創作就像是喫飯和長身體的關係一樣。創作就是使用臨摹中學到的東西,喫飯的時候發現米不夠,要想辦法去找米。
找米的過程就是臨摹的過程。當找到米之後,就要消化它。消化就是創作的過程。當消化掉了在臨摹中得到的營養,又沒米了,就又要回去學,在這樣反覆的過程中,個人逐漸得到滋養。所以臨摹和創作就是一套系統,不應該被分離。
書法臨摹的幾個步驟
格臨:把這個字放在帖字上面,然後在現成印有九官或米字格的練習本上照式臨寫,也可以在別一張紙上畫上放大的格子,蒙着白紙臨寫。臨寫的時候,先看清帖字哪一筆在格子的哪個部位裏,照着它也寫在該一部位裏,這樣纔不致走樣。
對臨:不用格子,直接對着帖臨寫(也需放大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倍)臨寫時,最好將帖用特製的帖架架起,放在桌子前方。對着它寫。又須注意要看一字寫一字,不要看一筆寫一筆,因此必須先經“格臨”,熟悉了帖字的筆畫、間架,然後方可“對臨”。
背臨:把帖收起,憑記憶默寫。“背臨”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把帖字全部臨完,即臨到熟透以後,從頭至尾默寫出來。一種是隨臨隨默,臨熟多少字,即臨寫多少字。這兩種方法都可以用,而且可以合起來用,先局部默寫,後全篇默寫。默寫完畢,要與原帖比對,發現某些點畫或間架跟帖裏不一樣,要改正重寫。
書法臨摹的指臨法是什麼樣
這種方法可用於不具備紙、筆的情況。如在工作的中間休息時,火車的路途中,便可運用手指在空中或桌凳等物體上,憑對範字的記憶進行“臨習”或“創作”。就在這種獨特的書法學習中,往往能加深對執筆手感與運筆疾緩的理解與把握。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