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首页 > 股市快讯 » 正文

建筑央企财报分析(实时大盘)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一家大型央企公佈的年度財報中,淨利潤的增幅明顯小於利潤總額的增幅,相差十個百分點,可能是什麼原因?

應該不是稅的問題,每年都要交稅。一般是費用增加了。或者計提壞賬損失。或者是修改了固定資產折舊。

2024年八大中字頭建築央企經營業績如何

【導語】近日,各建築央企相繼公佈了2024年經營業績數據,不同中字頭建築央企經營業績增長程度不同,按增長速度來看,中國電建是這八個企業中增長最快的,那麼2024年八大中字頭建築央企經營業績如何?下面就來具體給大家介紹一下。

1、2024年八大建築央企新籤合同額從高到低依次爲:

中國建築32000億元,同比增長12%;

中國中鐵26000億元,同比增長20%;

中國鐵建25500億元,同比增長27%;

中國中冶10200億元,同比增長29%;

中國電建7000億元,同比增長32%;

中國能建6000億元,同比增長11%;

中國化學2500億元,同比增長11%;

中國核建1100億元,同比增長13%。

2、中國建築依舊遙遙領先於其他企業

實現了其計劃2024年新籤合同額3.1萬億元的目標額。中國建築主要業務以房屋建築爲主,在房建領域經營規模依舊很大,競爭實力雄厚,基礎設施業務增長迅速,在繼續鞏固其業務優勢的同時,順應建築業發展趨勢,努力拓展地產業務,保持整體業務持續增長。

公司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全面加強黨的領導黨的建設,以“一創五強”爲目標,以深化改革創新爲動力,以持續巡視整改爲抓手,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強創新、防風險,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最終實現了“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3、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不相上下

從增長趨勢來看,雖然鐵建的基數稍遜一籌,但是增長率高於中鐵,如果保持這樣的增長,鐵建反超中鐵也不是沒有可能。中國鐵建2024年度經營計劃爲新籤合同額21000億元,而中國中鐵計劃爲22000億元,二者都比預期超出了4000多億元,可見增長勢頭之迅猛。

4、按增長速度來看,中國電建是這八個企業中增長最快的

其次分別是中國中冶、中國鐵建、中國中鐵、中國核建、中國建築、中國能建和中國化學。中國電建抓住疫情後在中央經濟工作會和黨中央、國務院系列會議明確的一系列穩增長措施爲建築企業發展提供的新發展機遇,堅持創新發展理念,積極主動推進戰略升級,全面打造“科技電建、價值電建、責任電建、法治電建、全球電建”,實現了高質量高速發展。

關於2024年八大中字頭建築央企經營業績增長情況,就給大家分析到這裏了,中國建築依舊遙遙領先於其他企業,未來中國建築企業發展也將穩步增長。

2024年建築行業應收賬款週轉率

週轉率20%。

應收賬款週轉率指的是企業一定時期賒銷收入與應收賬款平均餘額的比率。

總資產週轉率是指企業的銷售收入與總資產平均餘額的比率隨着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推進,房地產、基建進入黃金二十年。在這黃金的二十年中,國家GDP從2000年的10萬億增長到2024年的100萬億,城鎮化率從2000年的36%增加到2024年的61%,以舉債換髮展、以利潤換規模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在建築企業中盛行一時。然而隨着近年來宏觀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這種模式所伴隨的高槓杆、增收不增利、現金流惡化等問題在建築企業逐漸暴露出來,影響着企業健康持續發展。本文通過剖析近五年七大建築央企的財務數據(中國能建由於數據的可獲得性暫未包含在分析樣本內),透視數據背後所蘊含的信息。

從規模增長角度看,建築業總產值從2016年的18.1萬億增長到26.4萬億,複合增長率7.9%,而七大央企中五年營收復合增長率最大的爲中國電建13.8%,最小爲中國鐵建8.7%,各大央企增長勢頭強勁,差異與各自經營的細分市場有關,但增速均超過建築業總產值的增速

建築行業

建築行業特徵:

2015年建築工程行業的總產值超過18萬億元,超過加拿大整個國家的GDP,建築工程行業是名副其實的超大規模行業。

固定資產投資是建築工程增長的源動力。

2000-2015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年複合增長率爲21%,建築業總產值年複合增長率爲20%;

從歷史數據擬合來看,固定資產投資與建築業產值是線性相關的。

行業的特徵:充分競爭

建築工程行業是典型的充分競爭行業;

建築工程行業較低的進入壁壘導致產業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呈現“零散”的結構特徵;

2015年,建築業總產值18.萬億元,行業龍頭中國建築收入8800億,市場佔有率僅5%;

行業前四名份額集中度僅佔全行業的15%;

分子行業來看,水利工程與鐵路工程由於需方結構單一以及行政壟斷干預等影響,集中度較高;

長期來看,建築工程行業零散的產業結構特徵是難以改變的;

參考國外建築行業的集中度情況,未來我國建築工程行業集中度提升的空間有限。

行業的特徵:輕資產

與大家的印象不同,建築工程行業是典型的輕資產行業;

2016年,建築工程行業的固定資產/總資產的比例爲7%;

以上市公司爲觀察對象,與其他行業進行橫向比較,發現,建築工程行業的固定資產/總資產的比例僅高於銀行,房地產,非銀行金融。

輕資產屬性,缺乏必要的質押擔保,是導致建築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之一。

行業的特徵:營運資金被佔用

建築工程項目的保證金制度,進度支付的特點導致企業營運資金被項目佔用情況較爲普遍;

建築工程企業的商業模式本質上就是資金的流轉。

建築活動總需求:

人類活動所在之處,必有建築工程

建築活動總需求:

1.國內投資:

A,基建投資:城鎮化+房地產配套,政府穩增長,民間投資

B,房地產投資:城鎮化,房價預期

C,工業投資:製造業盈利性預期

2.海外工程(一帶一路)

基建投資:細分行業與公司

1.鐵路/軌道交通:中國中鐵,中國鐵建,隧道股份

2.公路:中國交建,山東路橋,四川路橋,成都路橋,北新路橋

3.水利電力:中國電建,葛洲壩,粵水電,圍海股份

4.市政:騰達建設,宏潤建設,浦東建設

5.園林生態:東方園林,鐵漢生態,蒙草生態,麗鵬股份,岳陽林紙,名家匯

6.房屋建設:中國建築,上海建工,寧波建工,龍元建設

7.冶金/礦產工程:中國中冶,中鋼國際,中礦資源,金誠信

8.化學工程:中國化學,東華科技,三維工程,中化岩土,航天工程,三聯虹普

9.水泥工程:中材國際

10.輕工工程:中國海誠

海外投資:細分行業與公司

1.專業國際承包商(窗口型公司)

業務模式:外面接進來,家裏轉出去

主要能力:海外市場開拓,跨國風險控制能力

代表性公司:中工國際,北方國際,中成股份,中國機械工程(H股)

2.國際工程商:

業務模式:承接+實施

主要能力:專業領域施工能力

代表性公司:中國交建,中國電建,葛洲壩,神州長城,中礦資源等

自上而下:以量爲主主要研究對象

1.成本加成定價模式,毛利率相對穩定。

2.業績的主要驅動來自於訂單轉化爲收入的數量。

3.遵循“行業-訂單-收入-業績”的邏輯;

4.細分市場規模測算:

1),參考政府投資規劃估算;

2),根據上游增速傳導測算;

3),根據城鎮化率提升,滲透率提化等比率測算;

5.市場份額:根據行業地位,過往市場佔有率,中標率測算。

自下爲上:以調研爲核心

1.建築細分行業衆多,必須以個股調研爲主要研究方法。

2.找到個股亮點後,應及時與同業印證,一旦判斷具有行業趨勢,將可能存在板塊性機會(2010年裝飾園林,2012年裝飾,建築智能,2016年PPP)

3.建築行業公司獨立行情衆多,個股催化因素往往超越行業環境束縛。

4.當前宏觀投資放緩環境下,自下而上的轉型公司越來越多,是行業研究的重點。

盈利預測方法:

1.遵循“行業景氣-訂單-收入-業績”的盈利預測方法。

通過行業景氣和公司行業地位及競爭力,預測公司未來訂單趨勢。

通過可執行訂單量(生效合同)和開工進度預測未來收入序列。

一般情況下,由於建築行業採取成本加定價方法,毛利率大體保持平穩。

應仔細考察三項費用,資產減值損失,投資收益,稅率等變量對盈利的影響。

此外考慮收購併表影響。

2.在以上盈利預測基礎上,通過調研考察上市公司對此盈利預測的信心,業績釋放動力。根據上市公司信心和意願對盈利預測進行調整。

3.結合行業景氣度及同業公司情況進行調整。

4.結合季報業績,年中訂單數據動態調整年初盈利預測。

行業投資機會主要催化劑:

1.國家政策:經濟刺激計劃,一帶一路戰略,PPP改革,房地產政策

2.宏觀經濟數據:

GDP:一旦走弱,可能存在“穩增長”政策預期

利率:建築公司訂單對資金價格具有極大彈性

匯率:影響國際工程公司業績

3.個股因素:

訂單:(框架,新籤合同,生效合同)

業績增速

公司事件:同業收購,轉型收購,股權激勵等

建築公司的估值:

1.不同細分行業,不同公司,大體可按照PEG估值

2.在PEG=1基礎上,根據市場對業務內容的偏好(例如是否帶有新興產業),市值大小,公司資本市場形象,市場風格偏好等因素進行調整。

3.在考慮PEG估值基礎上,從歷史經驗看,大多數建築公司估值處於10-30倍PE之間,超出該範圍具有收斂壓力。

4.建築公司不太適合用PB估值

利潤表

宏觀層面,行業投資增速--收入增速

1.對於建築工程企業而言,從宏觀角度而言,企業的收入增速與投資增速密切相關。

2.中國建築自成立以來收入增速便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度相關;

3.2011年鐵路與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滑背景下,已然完成業務多元化的中國中鐵與中國鐵建仍然難逃收入負增長的夢魘。

微觀層面,新簽訂單--收入增速

1.對於建築工程企業而言,從微觀的角度而言,企業的收入增速與訂單增速密切相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新簽訂單增速與收入增速之間並不是嚴格的對應關係。

2.建築行業的業務模式是訂單完成模式,收入根據訂單的執行進度進行確認。因此,對於建築工程企業而言,新簽訂單的增速直接關係到企業的收入增速。

3.決定建築企業收入的要素包括:新簽訂單,新簽訂單結轉率,在手訂單,在手訂單結轉率。

4.其中,新簽訂單結轉率和在手訂單結轉率與宏觀的資金面密切相關,當宏觀資金面穩定的背景下,建築企業的收入主要由新簽訂單和在手訂單決定,當宏觀資金面趨緊時,新簽訂單結轉率和在手訂單結轉率都會大幅下降,建築企業的收入將由訂單的結轉率決定。

零散的產業結構:

1.零散的產業結構,充分競爭導致行業整體微利。

序號?????子行業??????毛利率

1???????鐵路工程????5-10%

2???????路橋工程????9-15%

3???????水利工程????10-14%

4???????國際工程?????11-22%

5???????鋼結構???????14-30%

6???????工業工程?????12-25%

7???????房屋工程??????8-11%

8???????園林工程??????16-30%

9???????裝修工程??????16-38%

輕資產下企業的產能費用化

1.建築行業輕資產的屬性導致其產能一般以“費用化”的形成呈現。建築工程企業呈現典型的“輕資產”屬性。

2.建築企業的產能一般表現爲資金(營運資金佔用導致),人員,管理。而這些產能一般以費用的形式體現,其中人員產能一般通過職工薪酬的形式在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中體現;管理一般通過管理費用的形式體現;資金一般通過財務費用的形式體現。

經營性資產和經營性負債爲主

1.建築工程行業的資產負債率較高。2016年,按照全行業口徑,建築工程行業的資產負債率爲67%。以上市公司爲觀察對象,與其他行業進行橫向比較,發現,建築工程行業的資產負債率的比例僅低於銀行,房地產,非銀行金融。

2.從資產端來看,建築工程企業的資產主要包括:貨幣資金(15.82%),應收賬款(14.38%),其他應收款(4.87%),存貨(27.30%),合計佔比爲62.38%

3.從負債端來看,建築工程企業的負債主要包括:短期借款(7.42%),長期借款(15.11%),應付債券(4.67%),應付賬款(35.63%),預收賬款(14.68%),合計佔比爲77.51%

4.建築工程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主要是由於經營性負債較高。

5.從有息負債/總資產的情況來看,建築央企爲20.67%,地方國企爲24.18%,建築民企爲17.22%,由此可見,經營性負債是導致建築工程企業資產負債率較高的主要原因。

科目分析---貨幣資金

1.貨幣資金:建築企業的貨幣資金主要由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構成。

2.建築企業由於其特殊的商業模式,其他貨幣資金的佔比較高,因此在對建築企業進行相關資金壓力測試的時候,要將貨幣資金中企業不可動用的其他貨幣資金排除。

3.建築企業的其他貨幣資金主要包括各項保證金,包括承兌匯票保證金,保函保證金,信用保證金

科目分析--應收賬款

1.應收賬款:建築企業完工百分比的收入確認模式,業主根據工程進度支付的特點,導致應收賬款成爲建築企業資產端的主要組成部分。

2.2016年建築上市企業的應收賬款佔總資產的比例爲14.88%

3.應收賬款計提的壞賬準備是影響建築企業當期業績的重要因素,2017年資產減值損失佔淨利潤的比例接近30%

4.建築企業的資產減值主要由九大減值準備構成:

壞賬準備(佔比最高),存貨跌價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上虞減值準備等等。

其中,除了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之外,其他五大減值準備一起計提,不得衝回。

由於建築企業應收賬款規模大,淨利率低的特點,導致資產減值損失對於企業淨利潤的影響極大。

科目分析--存貨

存貨:建築企業的存貨與其他所有行業的存貨都i不同,建築企業存貨的組成部分是“建造合同形成的已完工未結算資產”。

2017年,“建造合同形成的已完工未結算資產”佔存貨的比重高達38.29%

建造合同形成的已完工未結算資產:已確認收入和成本,由於沒有進行結算所以沒有計提應收賬款。因此這一項基本上可以等同於建築企業的應收賬款。

有一部分的建築企業,資產負債表呈現出“低應收,高存貨”的特點,事實上就是“存貨--已完工未結算”較多導致的。這也是園林企業被詬病最多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絕大部分建築企業而言,“存貨--已完工未結算”基本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爲是建築企業減值計提不充分。

園林企業,裝飾企業,大部分基建類公司,建築央企基本不計提“存貨-已完工未結算”的跌價準備

科目分析--應付預收

應付預收:應付和預收是建築企業負債主要組成部分,佔比大約在50%左右。

事實上,應付預收本質上是建築企業對於上下游議價能力的體現。建築企業對於上游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越強,則公司的應付賬款較多;

建築企業對於下游業主的議價能力較強,則公司的預收賬款越多。

現金流量表

項目墊資+進度支付=收現滯後

建築企業的收入確認模式未完工百分比法,但是工程款的支付是進度支付,因此收入的確認和工程款的支付之間存在一定的時差,在財務指標上就體現爲收現比的滯後。

一般而言,建築企業的收現比主要由宏觀流動性和自身擴張戰略決定。

當宏觀流動性趨緊時,業主方(一般爲地方政府和地方企業)就會放慢項目的支付進度,建築企業的回款速度放慢,導致建築企業的收現比下降。建築行業零散的產業結構,充分競爭的行業競爭格局,導致建築企業的議價能力極弱。

當宏觀流動性收緊時,建築企業的收現比與自身的擴張戰略密切相關。當建築企業規模快速擴張時,收現比下降時;當建築企業規模擴張速度放慢時,收現比上升。

現金流與收款風險的評價

1.採用收現比與賬齡結構來判斷帳款回收風險

收現比=經營性現金流流入/收入,一般在70%以上爲健康。

若賬齡結構無明顯老化跡象且無老賬確認無法回收,則應收款風險處於健康可控狀態。

2.不能簡單採用經營性現金流淨額正負來評價應收款風險

處於擴張期的建築公司往往表現爲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爲負,但並不能表明公司項目質量不好或面臨較大帳款回收風險。

反之,處於收縮期的建築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很可能爲正,但並不能表明其在手項目無收款風險

建材行業短期觀點

基建的核心問題“資金”及“規範”,均已全面爆發,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發酵之後,政策面已逐步改善,並有望快速傳導至基本面,加之前兩年承接的大量訂單將於今年四季度釋放,行業整體業績將有所提升。

建材行業中期和長期觀點

19-20年時十三五規劃的最後兩年,普速鐵路剩餘空間約3500-5250萬億,高鐵約1500億,公路(含高速)約3.7-5.13萬億,年均與前幾年相對持平,基建“補短板”預期下,板塊有望穩步推進。

核心標的:金螳螂,中國建築,中國鐵建,中國中鐵

建築工程企業現金流量分析問題

信貸報告的話,可以寫該企業資產規模巨大,是行業龍頭,抗風險能力強,資產負債率拆成長債和短債,把所有償債比率都列出來,哪個指標好用哪個,現金流量就說與其他銀行合作信用良好,無任何違約記錄,具有較強的融資能力,其他銀行貸款也可以成爲可靠的還款來源等等.要是集團的話還可以說企業實行了資金管理之類的。其實啊,如果是央企風險部門都不看財務報表,走了流程就放了。所以你根本沒必要擔心。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沪深300指数」12306推出“重磅功能”:支付预购资金 软件将自动购票
拆迁税收按什么标准收取(海外嘉实基金)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