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首页 > 股市快讯 » 正文

美国三季度GDP环比唐山港股吧增长3.2%(美股纳指跌超2%芯片股遭重挫)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美國三季度GDP環比增長3.2%(美股納指跌超2%芯片股遭重挫)根據之前公佈的數據,美國第二季度的實際情況GDP環比下降0.6%,爲連續兩個季度萎縮,經濟陷入技術衰退。第三季度。GDP數據高於預期也失去了減緩加息的理由。

美國三季度GDP環比增長3.2%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美國第三季度的實際情況GDP年化季節最終值爲3.2%,修改值爲2.9%,初值爲2.6%。

第三季度實際GDP增長反映了出口、消費者支出、非住宅固定投資、州和地方政府支出和聯邦政府支出的增長,但部分被住宅固定投資和私人庫存投資的減少所抵消。

出口增長反映了商品和服務的增長。

工業用品和材料(尤其是非耐用品)是貨物出口增長的主要貢獻者,“其他”貨物出口和非汽車資本貨物。

在服務出口中,增長是由於“其他”商業服務和旅遊。

在進口方面,減少主要反映了商品(尤其是消費品)進口的減少。

第三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在第二季度下降0.6%後增長3.2%,反映了非住宅固定投資和消費者支出的加速,私人庫存投資的減少較小,州、地、聯邦政府支出的改善,但部分被住宅固定投資的大幅減少所抵消。進口量下降了。

第三季度以美元計價的現價GDP年增長率爲7.7%,即4755億美元,達到25.72萬億美元,比以之前的估計。

第三季度,國內採購總價指數上漲4.8%,比之前的估計上漲0.1個百分點。PCE價格指數上漲4.3%,與之前的估計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PCE價格指數上漲4.7%,上修0.1個百分點。

第三季度實際國內總收入(GDI)增長0.8%,比之前的估計增加0.5個百分點。實際上。GDP和實際GDI第三季度平均值增長2.0%,向上修改0.4個百分點,這也是衡量GDP和GDI美國經濟活動同等權重的補充指標。

第三季度,當前生產利潤(企業利潤、庫存估值和資本消耗調整)下降13億美元,上升303億美元。

第三季度,國內金融企業利潤下降18億美元,修復311億美元。國內非金融企業利潤增加161億美元,修復100億美元。世界其他地區的利潤減少了155億美元,下降了108億美元。第三季度,收入增加了10億美元,支付了165億美元。

美股納指跌超2%芯片股遭重挫

美股主要股指觸底反彈,但三大股指仍集體下跌。截至收盤,道指下跌1.04%,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1.44%;自11月9日以來,納斯達克指數下跌2.18%,創下新低,盤中下跌3.7%。

新聞方面,美國三季度GDP意外增長,美國第三季度GDP第二次增長率爲3.2%,預計爲2.9%。由於經濟意外加速,美聯儲大幅加息的預期升溫。道瓊斯的金融網站Marketwatch據報道,對沖基金巨頭DavidTepper警告稱他“傾向於做空股票”。此外,許多經濟學家也預測,美國明年的經濟增長將放緩,並可能陷入衰退。

與此同時,一場嚴重的冬季風暴擾亂了聖誕節假期,市場擔心最初促進消費的重要時間點。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風暴預計將在未來幾天給美國大部分地區帶來強風和雪,航班跟蹤網站FlightAware原定於週四起飛的1400多架航班已被取消。

芯片板塊跌幅居前,英偉達跌幅7.04%,AMD下降5.64%,美光科技下降3.44%,高通下降3.41%,英特爾下降3.21%。上一個交易日結束後,存儲芯片製造商美光科技宣佈,2024年將裁員10%,獎金將暫停。美光科技CEO在講話中,內存供應過多,需求不足,導致公司保持更多庫存,失去定價能力。他預計到2024年底,公司的盈利能力將是“面臨挑戰”。

存儲芯片巨頭對2024年的悲觀預期也導致科技股崩盤,特斯拉下跌近9%,年底公司多款車型折扣翻倍,加劇了需求走軟的擔憂;微軟下跌2.48%,蘋果下跌2.33%,臉書下跌2.18%,谷歌下跌2%,奈飛下跌0.1%。

熱門中概股大多下跌,人人網跌18.86%,知乎跌5.88%,小鵬汽車跌4.16%,蔚來跌2.76%,騰訊音樂跌2.12%,理想汽車跌1.78%,唯品會跌1.46%,京東、百度、網易等小幅下跌。

歐洲主要股指也下跌,德國DAX30指數跌1.37%,英國富時100指數跌0.39%,法國CAC40指數跌1.08%,歐洲斯托克50指數跌1.36%。

美國三季度GDP環比增長3.2%(美股納指跌超2%芯片股遭重挫)不過年增長率可能會放緩至1%,展望未來,不少經濟學家認爲在抗通脹的帶來的加息背景下

猜你喜歡

第二屆長三角體育節2024年元旦後成品油價或上漲)

讓“心理健康關愛月”暖進職工心坎裏民生銀行上海分行開展家園文化建設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知牛山河智能股票学堂自媒体讲堂:滴滴入局金融行业
近1.6万亿元!从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上扬曲线看向“新”远洋集团力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