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从“哑铃型”到“三角形”的攻守之道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從2023年到2024年
佈局從“啞鈴型”到“三角形”
進攻側,可以聚焦於經濟增長的供給端改善和新一輪產業週期的崛起,佈局相對高波動的科技成長板塊,尤其是華爲相關板塊;防守側,配置高股息、低估值的紅利策略,受益於基本面的逐漸修復和預期變化;中間層以穩健爲主,佈局受益於市場悲觀情緒修復的醫藥、消費,以及受益於經濟復甦的順週期行業。
電子:週期反轉,自主可控持續演繹
2023年下半年以來,在各大消費電子巨頭密集發佈新機等因素的催化下,消費電子需求呈現企穩回升跡象。根據Canalys的預測,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速有望修復至4%,未來AIPC、AI手機等智能終端上市有望進一步提振需求。半導體也有望在下游需求回暖、行業去庫存接近尾聲的情況下步入新一輪週期。此外,自主可控是長期發展之道,關注先進製程以及半導體設備、材料的國產化進程。
計算機:AI來襲,從主題到應用
自ChatGPT掀起這一輪生成式AI浪潮以來,在各家大模型催化下湧現的AI應用,也從前三季度的產品發佈、用戶測試、定價公佈,逐步進入商業驗證的階段。當前海外AI應用商業模式成功落地,並且隨着AI大模型進一步朝多模態方向不斷迭代升級,下游場景應用的商業化增量空間進一步打開。在此背景下,市場對AI應用落地的期待度也在不斷升高,2024或迎來AI商業化落地的拐點。
具身智能:智能汽車和人形機器人
隨着AI行業應用生態加速構建,具身智能作爲物理世界AI的載體,有望新一輪AI浪潮。其中智能汽車和人形機器人是最典型的具身智能體,智能汽車方面,隨着優質車型的陸續推出和城市NOA的加速落地,智能汽車有望復刻過去新能源車的普及路線,從導入期進入高速成長期;機器人方面,長期來看空間巨大,2024年或將進入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產業鏈也正在逐步跟進,並且隨着AI大模型朝多模態方向不斷迭代升級,人形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也將進一步提升,商業化進程有望加快。
高股息:低利率時代,重視高股息紅利資產
今年股市持續震盪調整,高股息紅利資產以其穩定的收益能力成爲市場中資金的“避風港”。隨着未來市場交投情緒回暖,偏防禦性的紅利策略短期或有所承壓。不過在經濟增速適度放緩和無風險利率下行的宏觀背景下,能夠提供持續、穩定的高股息資產依然適合作爲投資者的資產底倉選擇。
高股息:關注上游資源、基礎設施類行業
尋找真正的優質高股息資產,股息率並非的指標,策略思路應包括基本面分析、當前整體的股息率水平與PE估值的趨勢以及對未來長期基本面的判斷。基於此邏輯,關注政府債務高企背景下,國企壟斷的電力、公路鐵路等基礎類行業,以及供給彈性低、需求穩健增長的上游資源類行業。
醫藥:低估值低配置低預期
在需求剛性和老齡化趨勢,醫藥行業依然是兼具確定性和成長性的優質賽道,並且隨着醫藥企業研發能力逐步被國外認可,創新出海漸入佳境,需求端的增長空間進一步打開。從當前的行業比較來看,醫藥擁有比較明顯的優勢。首先,估值水平處於低位,海外流動性壓力緩和有望推動醫藥進入估值上升通道;其次,基金配置比例較低,並且在經濟弱復甦情況下,公募對消費的配置可能通過增加醫藥配置來承接;第三,隨着醫療反腐階段性緩和以及集採、醫保談判等政策常態化,市場對醫藥的預期將更加清晰。
消費:本輪調整已較爲極致
關注消費結構的變化
從股市表現看,中證消費指數自2021年初高點的回撤達49%,和2015年股災的調整幅度相當。隨着估值壓制緩解,疊加基本面漸進修復,消費也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從更長期的角度,借鑑日本經驗,人口老齡化趨勢下消費支出有收縮壓力,但分化持續進行,銀髮經濟、大衆消費與新消費或是受益於人口老齡化的三個主要方向。不過,較之於日本所不同的是消費市場足夠龐大,因此內外雙循環有望加持消費公司的生命力。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